武漢成為中國第四個“設計之都”
發布時間:2017-11-01 瀏覽0次
北京時間11月1日零時30分,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批準,武漢正式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“設計之都”。武漢成為繼深圳、上海、北京之后的中國第四個“設計之都”。
據武漢市申都辦有關負責人介紹,武漢在橋梁工程、高速鐵路、城市規劃、數字媒體藝術等領域的創新設計能力處于世界領先水平。全市現有工程設計企業數量497家,從業人數7.28萬人,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。
設計行業專家、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認為,中國設計行業正處于重新洗牌階段,行業內條塊分割的局面逐漸被打破,深度調整、轉型升級、創新融合將是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發展方向,武漢只有乘勝追擊,跳出原來的行業思維,和產業鏈的上下游、和互聯網等一些新技術進行有效融合,才能實現打造國際知名工程設計中心的“十三五”目標。
一場“世界級較量”
據了解,創意城市網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4年推出的一個項目,致力于發揮全球創意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,分為設計之都、文學之都、音樂之都、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、電影之都、媒體藝術之都、美食之都等7個門類。
目前,全球已有包括蒙特利爾、名古屋、柏林在內的22座城市加入了“設計之都”,中國有深圳、上海、北京3座城市獲得此殊榮。
全程參與武漢“申都”工作的祝波善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,2009年,其所在機構與武漢市住建委合作籌建武漢工程設計產業聯盟,打造“工程設計之都”亦首次寫入了當年的武漢政府工作報告。不過,放眼全球,國際官方組織并沒有專門針對工程設計領域的專業評選,最為接近的便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的這一創意城市網絡的項目。為了更好推進武漢工程設計產業的發展,2015年武漢正式成立設計之都申報工作領導小組(即:武漢市申都辦),正式向聯合國這一世界級“設計之都”的申報發起挑戰。
武漢市申都辦認為,從歷史背景和現實發展來看,武漢在“申都”上有著國內領先的設計實力。一組數據能說明“武漢設計”的硬實力:全國投入運營高鐵里程的60%都由鐵四院設計;中鐵大橋院設計的大型、超大型橋梁數量世界第一;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了以三峽工程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代表的多個大型水利工程的勘察設計;中南電力設計院有70%的產值是境外承接工程創造的。
武漢天河國際機場T3航站樓
近年來,文化創意產業亦有長足發展。目前,武漢共有文化創意企業2.95萬家,文化創意產業園區(基地)28個,從業人數占全社會二三線產業人數的10%,總產值已超千億。
不過,與武漢同臺競爭的其他城市實力亦不容小覷。今年,全球共有巴西巴西利亞、南非開普敦、阿聯酋迪拜、土耳其伊斯坦布爾、墨西哥墨西哥城、烏干達恩德培、澳大利亞季隆、丹麥科靈、比利時科特賴克、拉脫維亞庫爾迪加、西班牙蓬特韋德拉以及中國武漢共12個城市,于6月16日前按申報程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交報告,申請加入“設計之都”。
武漢以“老城新生”作為申報主題,將創意設計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之一,讓老城不斷煥發出新活力。武漢希望加入“創意城市網絡”,在城市轉型發展中通過創意設計,更好地實踐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于今年7月上旬進行了資料初審,從8月25日開始,上述12個城市作為候選城市,由現有22個設計之都城市、NGO組織、獨立專家對其啟動評審工作,于10月底前完成并公布評選結果,武漢最終成功入選。
據了解,在中國中部布局“設計之都”,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、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的全局考慮,旨在通過武漢的城市轉型發展,為全世界老工業基地的城市轉型提供參考,并向世界推廣。
搶抓轉型升級新機遇
武漢工程設計產業聯盟秘書長金志宏認為,“設計之都”申報成功,將成為武漢的首個世界級城市文化品牌,“武漢真正進入全球主流網絡,就好比足球打入世界杯決賽”,其最大潛在效益在于,對“武漢設計”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品牌走出國門提供實質性幫助,為武漢設計產業進軍國際市場創造更多機遇。
上海、深圳、北京等先行申都成功的城市已嘗到甜頭。以上海為例,上海獲批“設計之都”3年后,其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,同比增長10%。深圳獲批后,亦與全球40個創意城市開展了深度合作,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。
武漢市申都辦介紹,加入創意城市網絡,站上新的起點,武漢下一步將加強創意設計行業的整體發展和戰略協調,推動工程設計、歷史建筑、工業設計、動漫設計、服裝設計、美術設計等多門類融合發展, 將創意設計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,形成多樣化的經驗并推廣。同時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資助計劃,孵化更多創意設計的小微企業。
武漢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提出,將創造一批代表“武漢設計”品牌的工程項目,力爭使武漢成為集工程設計會展中心、交易中心、信息中心、科教中心、標準制定中心及總部集聚基地為一體的國際知名的工程設計中心。進一步彰顯產業規模,“十三五”期間,武漢工程設計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%,其中工程設計服務營業收入年均增長8%。到2018年,全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1200億元,2020年工程設計產業總收入力爭達到1500億元。
事實上,“十三五”時期是各行業重新洗牌、重新調整的關鍵時期,包括工程勘察設計在內的大設計行業也不例外,整個行業格局將進行深度調整。祝波善指出,構成“武漢設計”的數百家設計單位必須要尋求自身的業務轉型、能力升級,才能應對現在新的需求結構。“我們一定要跳出原來的行業思維,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、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下去推動創新,要和產業鏈的上下游、和互聯網等一些新技術進行有效融合,才能快速有效地推動行業未來發展。”祝波善說,比如建筑設計企業除了管好設計端外,轉型升級后還要參與到建前策劃、建成后的物業運營,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。